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百家乐- 体验真人娱乐的魅力|把玩鲁迅小说中的细节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9:56    次浏览

文|浮生若梦,本文首发于沉木花香,微信号:cmhxtop1“我总是说: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中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最喜欢把玩《阿Q正传》里“洋先生”这句话,并且总是把“NO!”重读,然后模仿洋先生当时的神态动作,可乐极了。不过,在和同学一起欣赏完了“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之后,我就开始独自把玩那句“和尚动得,我却动不得”,我最喜欢这句,并开始想象说这话时阿Q和小尼姑的神情。2五四时期的大家,多有扎实的国学根基,在此基础上,推动白话文运动便得心应手,其实所谓白话文,无非是在传统的书面语的舞台上挤出一块地方,让进来一团口语化的东西,自然会引起激烈争论,好比一个群体中加了新面孔,自然有个磨合期。可以说在这种争论中,小说为白话文站稳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小说是最适合推广白话文的文体,五四时期的大家很多也是小说的大家(徐志摩似乎是个例外),至于白话文诗歌嘛这里就不多做评价了……窃以为,鲁迅在五四大家中,算得上一个十足的另类:一方面是因为他以讽刺挖苦为主的作品对读者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于他对国民性格的深刻理解,使他写出了一些刻在读者脑海里的绝佳细节描写。尤其负面描写,细节之处极为传神,绝对是电影绘画都难以匹敌的。 3《祝福》中,柳妈满是皱纹的脸在她嚼舌头的时候“蹙缩的像个核桃”,传神地写出了柳妈内心血淋淋的猥琐;《肥皂》中“不见得,只要再去买一块,给她咯支咯支的遍身洗一洗,供起来,天下也就太平了”这一句,“咯吱咯吱”的形容词,读者尽可以体会一下自己变作男主人公,来到了“孝女”洗身子的现场,听到了那“咯吱咯吱”的声音;《风波》中,形容赵七爷: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一副小人得志的狂妄; 《示众》中,形容看客围观砍头时候的姿势神态,堪称一绝:“一个小学生……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只听得一声“什么”,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也同时不见了”。一个“工人模样的人”向一个秃头打听案情,秃头立刻表现出了优越感“秃头不作声,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时,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他于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一个挟洋伞的长子就来补了缺;秃头也旋转脸去再看白背心。” 若要仔细看看,秃头也是什么都不知道,然而从对他打量“工人”的眼神游移路线,分明是十分鄙视他的——这让我想起了冯小刚的一句话“中国人本来就穷,还喜欢分个三六九等”。其实这秃头也是啥都不知道的人,却在自信地鄙视这另一个啥都不知道的人,只因为是他向你“请教”了,他立时便低了一等,赤裸裸地写出了国人“被人看不起的同时还自以为是地看不起别人”的心态,不能不说这个传统如今还在发挥着余热。因此说到这里,《示众》其实是鲁迅一篇值得翻来覆去读的小说,很短,很辣,很有趣。如同《出关》中老子和孔子blabla说了一大堆之后“大家都从此没有话,好像两段呆木头。”而小说从一开始说老子坐在那儿,“像一段呆木头”变成描写两人像“两段呆木头”,是不是有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奇效?放在这里也是,作者的态度虽没有明说,却也呼之欲出。 最绝的是《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诸如赵太爷“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将赵太爷虚伪的自尊湿漉漉地揭露出来。阿Q在路上被人欺负时“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对于“闲人”而言,争执的对错本身分明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打阿Q为乐。还有那句戏词“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戏剧,本就是创造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来抚慰现实中不如意的生灵,阿Q这句久唱不厌的戏词,又何尝不是阿Q潜意识里“霸气”的理想呢?更经典的是阿Q调戏小尼姑,说“和尚动得,我却动不得?”这句话之前,阿Q刚刚被假洋鬼子大力一顿,并且正好遇到了路过的小尼姑,便亲自调戏了一番,获得了快感之后,不仅将假洋鬼子给他带来的屈辱一扫而光,还可以义正词严地做一回英雄,那种满足感,在整部小说里,阿Q总共也没享受过几次,说到底,还是“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生存哲学的巅峰之作。4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对细节的驾驭炉火纯青,字字穴道,句句经脉,处处发挥着“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用,读鲁迅的小说,真的有一种如坐针毡的不安。微信订阅号:沉木花香(微信号:cmhxtop),涵盖诗词歌赋、国学经典、风俗礼仪、文化知识等,欢迎关注!